12月17日,2023儿童营养健康与食育教育实践大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举办!相关领导和行业专家出席会议分享和交流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食育话题。本次大会由中国儿童中心、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承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首席媒体支持、北京食育文化中心支持。
出席大会的发言嘉宾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治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妇联原兼职副主席张世平;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曲尚英;信阳市政府副市长郑云;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中共新县县委书记夏明夫;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社长李葆华;信阳市平桥区郝堂宏伟小学原校长杨文平;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毛春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生吉萍;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莹;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浩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赵安平。
今日分享
“科学、前卫、有效的食育,要从儿童抓起。”张世平主席致辞发言。
张世平主席: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出席2023儿童营养健康与食育教育实践大会,在此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代表,特别是为推动儿童健康事业辛勤耕耘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我是来自全国总工会,曾经在全国妇联工作三十年,其间也分管过儿童工作。在总工会期间也分管女职工工作,因此与妇女,与儿童有着血浓于水的天然和后天的联系。近年来我又一直参与推动大健康事业,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本人也是我们在座大家共同的社会责任。
大家知道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文件,为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本次大会聚焦儿童健康和食育教育,应该说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是贯彻国家健康中国行动和儿童发展目标的有力举措,相信在我们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大会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食育,顾名思义叫饮食教育,我认为应该是全民的教育,社会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因为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可以提升人的机体免疫力,预防、干预和促进疾病的康复,对全民健康意义重大。而最科学、最前卫、最有效的食育必须是从儿童甚至婴幼儿时期抓起,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食育这个词,我们过去了解的很少,其实早在1896年就由日本著名养生学家提出。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开。美国、德国、丹麦、英国等国家也把食育纳入了课程,开展了与食物、农业、营养相关的配套教学实践活动。
我们国家的食育工作实事求是讲起步比较晚,2006年的时候是农大的教授率先提出了此观念,之后政府部门将其纳入了《儿童发展纲要》《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及《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系列文件,并组织开展了食育进课堂的活动,推出了一批试点学校、试点幼儿园,相关社会组织,特别是一批营养专家也在努力的发挥余光余热,为推动食育发展,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献计出力。
《礼记》中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记载,说明了古人对饮食文化非常重视,饮食不仅有饱腹之用,还涉及社交、礼仪、政治等诸多方面。今天随着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素养的提升,食育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更要注重以食养德、以食明理、以食启智、以食健体,让学生,让我们的孩子们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展,体质得到增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食育工作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协力推进,政府应承担儿童青少年食育工作的主导责任,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确保相关政策指标的实施落地。学校是食育工作的主阵地,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倡导食育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尚劳动、珍惜食物、懂得感恩。
家长是培养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更应当学好营养健康的知识,掌握合理饮食的基本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膳食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今年4月份中国疾控中心曾发出了《关于开展“食刻守护,育见未来”食育中国行活动的通知》,旨在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引导中小学生助树立正确的食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食育、关注营养、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努力发挥我们各自的优势,切实加强食育的科普宣传,大力推动食育的实践,使我们的家庭、家长、学校、个人的营养健康素质切实能够得到提升。
同志们,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更加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食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民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