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河北:关于开展2025年“世界肥胖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04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核心提示:2025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为积极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河北省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现就做好我省2025年“世界肥胖日”主题宣传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冀卫办医急函〔2025〕13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区卫生健康委(局),委属委管医疗卫生机构,省疾控中心,相关学会、协会:
    2025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河北行动(2020-2030年)》《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积极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省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现就做好我省2025年“世界肥胖日”主题宣传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25年世界肥胖日的活动主题是“系统改革肥胖防治,塑造健康生活环境”,呼吁将关注点从个人转移到塑造我们健康的系统上。
    二、宣传要点
    为便于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组织编制了2025年世界肥胖日宣传要点(见附件),各地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推动做好宣传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各地各单位要将世界肥胖日主题宣传活动与体重管理年活动相结合,统筹各方资源,围绕活动主题和内容,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肥胖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居民对超重肥胖的认识。
    (二)请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行业协会、学会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职业人群、中老年人群等精准开展科普宣教和义诊活动,发动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及防控工作中积极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重视肥胖的预防与控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危害。
    (三)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载体,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平台作用,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宣传效果,营造超重肥胖高危人群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世界肥胖日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扎实有序开展。
    四、其他事项
    宣传活动结束后,请各地各单位认真总结辖区内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材料要有数据、有佐证、简洁精炼、重点突出),于3月15日前以电子版形式报送至省疾控中心。
    省卫生健康委联系人:医疗应急处叶真
    联系电话:0311-66165906
    省疾控中心联系人:杨沛豪
    联系电话:0311-86573227
    联系邮箱:yangpeihao@hebmail.gov.cn
    附件:2025年世界肥胖日宣传要点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
    2025年2月27日
    附件
    2025年世界肥胖日宣传要点
    一、什么是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症定义为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者过度脂肪蓄积。通常,脂肪组织并非在全身均匀分布,腹腔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比例存在个体间差异,故呈现出对人体代谢影响的不同表现特征。
    二、肥胖症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症具有家族聚集性,提示肥胖症可能与家族中的遗传背景相关。人类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与肥胖易感性相关的遗传基因可能涉及能量代谢、食欲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等多个方面。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和饮料,会刺激神经中枢摄食神经元,引发进食过量、进食行为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导致肥胖症。
    2.身体活动。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肥胖症的重要原因。身体活动可以消耗能量,此外,身体活动产生的一系列代谢有益分子对抑制进食和增强人体能量消耗有额外益处。身体活动亦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堆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3.精神心理。精神压力会影响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皮质醇释放,引起食欲上升和进食行为改变。精神压力还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外周组织受体功能变化。胰岛素不适当分泌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共同作用促进肥胖症的发生。此外,暴食、亚健康的压力性进食以及精神科药物也可导致肥胖症。
    4.睡眠习惯。不良的睡眠习惯是肥胖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不足可导致胃饥饿素、瘦素和肽YY分泌失衡,从而引起进食增多和能量消耗减少。而睡眠时间过长使机体处于低能耗状态,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可引发生理失调性肥胖。
    (三)疾病和药物因素
    一些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以及一些药物,如类固醇药物中的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和抗抑郁药物中的米氮平、曲唑酮、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等,均可导致体重增加,引发肥胖症。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也与肥胖症及其代谢紊乱发生的风险增加相关。
    (四)环境和社会因素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粮食供给模式改变、环境污染、以久坐为主的工作方式、拥挤的生活环境等均可促使公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易感个体出现超重和肥胖症。
    三、肥胖的诊断标准
    (一)基于体质指数的诊断标准
    体质指数(BMI,kg/m2)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其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低于18.5kg/m2为低体重状态,达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为正常体重,达到24kg/m2且低于28kg/m2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2为肥胖症。
    (二)基于体型特征的诊断标准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此外,腰围/臀围比(WHR)是另一个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当WHR≥0.90(男性)和≥0.85(女性)时,也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三)基于体脂比的诊断标准
    体脂比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以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常采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皮褶厚度测量、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和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EXA)、用于测量体内脂肪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目前将成年人体脂比超过25%(男性)或者30%(女性)定义为体脂过多。
    (四)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四、肥胖的危害
    体重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症不但是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疾病,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
    (一)血糖异常
    (二)血脂异常
    (三)高血压
    (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六)生殖健康
    (七)心血管疾病
    (八)肿瘤
    (九)精神心理异常
    (十)膝、骨关节炎、腰椎疾病
    五、如何科学预防肥胖
    (一)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减少精制糖、饱和脂肪摄入。
    2.增加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鱼、豆类、瘦肉)。
    3.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和夜间加餐。
    (二)身体活动
    1.成年人每天主动运动≥30分钟(如快走、游泳)。
    2.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儿童青少年每天中高强度运动≥60分钟。
    (三)健康作息
    1.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
    2.保持乐观心态,减少情绪性进食。
    (四)定期监测
    1.家庭自测:每月测量体重、腰围并记录。
    2.医疗机构检查:每年体检关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
    六、肥胖症的治疗原则
    肥胖症治疗有多种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此外,近年来数字健康工具,如穿戴设备、移动健康应用程序、远程监测设备等在肥胖症管理中得到研究和应用。在制定减重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心理预期,通过医患共同决策,综合使用不同手段,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一般建议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