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在一餐一饭中养成儿童食育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提示:孩子吃好一日三餐,几乎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但现实生活中,儿童挑食、肥胖、营养不均衡等各种问题,却让很多家庭难以应对,更遑论用餐礼仪、食物知识及饮食文化的教导。怎样让孩子吃好每顿饭,如何挖掘饮食背后的意义,其实是养成儿童的食育观。这个舌尖上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食育,最早见于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于1896年写的《食物养生法》一书,除了饮食习惯、饮食卫生,还包括通过饮食活动开展的相关教育。我国传统文化虽未曾明确提出食育一词,但自古便有着很多相关的思想表达。《礼记》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饮食与人性,《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礼运篇》中“皆有所养”,无不凝结着食育的智慧。
    孩子吃好一日三餐,几乎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但现实生活中,儿童挑食、肥胖、营养不均衡等各种问题,却让很多家庭难以应对,更遑论用餐礼仪、食物知识及饮食文化的教导。怎样让孩子吃好每顿饭,如何挖掘饮食背后的意义,其实是养成儿童的食育观。这个舌尖上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进餐礼仪不能少
    中国人的吃,往往还与和合感有关。食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围炉共蘸之余,人与人之间的紧张会因开怀而松弛,和合感得以促进。食育不只是教人如何吃饭进食,还包含美学、时令节气、传统文化、社会性发展等多方面内容,蕴含着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需要落实在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和平淡普通的一餐一饭中。
    对于每一位个体而言,一日三餐已经成为一种带有自动化感觉的存在。看似简单重复的日常活动,从准备食材到清洁餐具,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基本礼仪和行为习惯。而这些都并非儿童天生自为,需要父母通过适恰的教育来逐渐养成。
    比如很多父母被孩子挑食困扰着,或强逼孩子吃下不喜欢的食物,或任由孩子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其实,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可取,儿童的身体发育离不开多样而均衡的饮食,父母须根据儿童进食的表现来了解其挑食的原因,试着用儿童喜爱的方式讲解这一食物的益处。
    如果孩子不喜欢某种食材的味道,父母可以尝试其他的烹饪方式,遮蔽掉食材原来的味道。有的孩子可能不喜欢某些食材的长相和饭菜的色泽,父母可以通过改进食材搭配,比如切丁、切丝并辅以其他颜色的食物,让餐桌赏心悦目,让孩子品尝多种食材的同时增强对食材之美的鉴赏。
    进餐过程就是教导儿童逐步掌握基本进餐礼仪的过程。包括坐姿端正、不左摇右晃、身体与餐桌保持合适的间距等;进餐中还要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争抢食物、弓着腰扒饭等不雅行为,让儿童在饮食的开与阖中发展良好的行为与礼仪。
    值得注意的是,进餐礼仪习惯的养成不需要给儿童太多自我探索试错的空间,而应及时给予最合适的示范。进餐结束后,要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清理工作,小一些的儿童可以帮忙收拾碗筷,大一些的儿童就独立承担洗碗清洁等工作。
    家校合作深化食育观
    儿童到了学校,就有同伴集体进餐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规则要求。集体进餐时,在营造适合儿童进餐的轻松氛围时,教师还会强调相应的规则,要求儿童吃饭时尽量保持安静,不过多影响身边其他人进餐。
    有些学校会在饭前举行较为正式的谢饭仪式,教师带领儿童一同感谢大自然给予的食物,感谢食堂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让儿童表达感恩之心。学校构建的饮食环境和形式表达与家庭不同,为儿童食育观的深化提供了契机。
    进餐礼仪看起来是件小事,也需要家校之间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展开密切合作,如果要求不统一,儿童就容易表现出在学校一套、在家另一套。为了避免两张皮现象,家长要了解学校对相关饮食行为习惯的要求,在家里尽量做到与学校同步,合力养成儿童的食育观。
    除了基本的饮食习惯教育,有些学校还会进行相关的食育拓展活动。比如在劳动教育中让儿童亲自体验种植蔬菜,观察平常吃的蔬菜是怎样一点点破土长大的,感受蔬菜的生长过程,在作物长成之后体会采摘和收获的喜悦。
    远离乡土生活的儿童,对食物的了解很可能只限于从超市到餐桌。对此,教师有责任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食育活动的意义,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扩展延伸食育活动。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儿童回老家或去乡下,一同去田间观察、劳作,让儿童体验食物与土地、故乡、劳动之间的联结,让儿童真切感受自己平常所吃的食物其实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与感恩。
    食育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养成食育观往往与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结,需要家庭从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入手,进行统整融合。
    食育能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从看见到品尝,食物的色、香、味中无不渗透着美学的表达。在丰富的嗅觉、味觉体验中,家长还可以适时讲解有关的食物营养知识,以及桌上的食材对身体健康的意义,让儿童直观地感受日常生活中美的意蕴。
    食育有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无论在任何场合进食,都需要基本的餐桌礼仪,需要学会关照身边的家人和同伴,不惊扰旁人,共同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食育能促进儿童认识大自然。食物的种植和收获有季节性,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联。儿童了解不同的应季食物,感受传统文化中饮食和节气的智慧,引发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每逢传统节日,家长可以带领儿童一同裹粽子、做月饼、揉青团、包饺子来体验节日氛围,讲解这些食物与节日之间的故事,让儿童亲自动手参与劳作,切身感受日常饮食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结。
    食育贯穿一生,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一环。食育观的养成,就渗透在一日三餐、亲子互动、家校合作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用心,一家受益。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贾昊宇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3日第9版
 
    声明:“中国食育网”转载此文,是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