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食话创始人吴敏受邀在浙江省欧美同学会以《家庭食育:好好吃饭》为主题,进行了一场两小时的学习沙龙。 本次沙龙由上城区委统战部、清波街道党工委主办,上城区留学人员之家服务中心、食话文化传媒承办,上城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协办,共有30多位归国留学人员及各界精英人士报名参加。活动在上城数字统战平台设置了直播观看,错过的朋友,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回看。不方便看视频的朋友,我们也准备了文字精华版哦~
01 我们吃的能力是不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给大家出三道题,考大家一下:
以下哪张是萝卜?
所以,食物认不认识?食器会不会用?怎么吃你知不知道? 按照柳叶刀的数据分析,2020年,全世界将有2.28亿人因儿童时期不健康饮食习惯而患糖尿病。 为什么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丰盛,健康危机却越来越严重?因为我们缺乏选择的能力。 以前食物少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反而不容易出错。现在食物多了,选错的几率反而大了。 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之中,我们和食物的原型越来越远,很多小朋友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是来自于哪里,只知道是从超市里买来的。
02 食物当中被忽视的社会功能 其实现在我们对于食物的营养功能还是有很多关注的,反而是天平另一半的社会功能,很少有人关注,包括文化传承、情感联结、人格健全。
而我今天想讲的家庭食育,就是要看到食物营养之外的其他功能。 想像一下,我们平时关于食物,更多跟孩子讲的是什么呢?
我们讲什么食物有营养,有维生素C,吃了对你长个有好处,但是我们重视跟他的交流么?我们在餐桌上面是不断地催促他快点吃,还是说今天的青菜来自哪里?现在是什么节气,我们应该吃什么? 在天平的两端,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它的社会功能,那我想我们反而会反观自己,我们父母在亲子互动,在家庭的一日三餐当中做了什么? 我们说我们爱孩子,我们在假期带孩子出国旅行,我们有各种补习班,音乐、美术、体育样样都不少,但是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身心愉悦的这样一种食物的教育,是不是严重缺失了? 我们是不是只是在投食,而不是把食物当成我们跟亲子互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所以,我们认为,通过食育,在童年帮孩子塑造健康身体、健全人格,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可能比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更加重要。 英国有一个大厨叫Jamie Oliver,他看到英国肥胖儿增多,幼儿园小学餐食非常不健康,于是发起了“食物革命”,促使英国政府投入大量金钱来改善幼儿园的餐单,重新让英国民众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可以说是英国食育的里程碑式人物。
意大利是一个对本土文化保育非常关注的国家,在全球化饮食的当下,致力于保护本土饮食物种。他们有一个行动计划,叫诺亚方舟,提名了很多的小农作物。意大利还有一个美食公园,叫做Eataly World,是一个带有食育功能的、大型的食物博物馆和多种风味餐厅的聚合。 法国很重视品味教育,学校每年10月份都会有一个赏味周,邀请很多大厨、农人来学校跟孩子们分享各种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老师还很注重孩子的五感体验,会从味道、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不同方面教孩子如何认识食物、挑选食物。 日本曾经也是一个面临国民健康问题非常严重的国家,但是他们通过将近100年的努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5年的时候,日本成为了世界上首个食育立法的国家。第二个立法的国家是巴西。我们都知道,一旦到立法,那整个国家层面就都会非常重视。我们也很希望能够通过各方的努力,在中国也看到这样一种可能性。
食话在杭州做食育已经五年了,可能很多人以为食育就是教你怎么吃,其实不是。 食育的定义是,以食物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的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培育人们拥有自主选择健康且愉悦身心的食物的能力。 通过培育身心健康的个体、幸福美好的家庭,从而构建一个健康永续的生态,达成人和食物、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父母才是一个家庭的首席食育官。尤其是在都市饮食环境里,更加需要大家的身体力行。
不同于其他学校或社会教育技能教学,食育本质上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比如父母可以在厨房教孩子如何下厨,传承家的味道,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再比如一家人可以在餐桌上,通过亲手烹饪的美食和食物背后的故事,来进行深入沟通,实现情感联结。
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买菜,和菜农聊一聊。菜市场就是一个小型的食物博物馆,可以让远离自然的孩子们更近一步了解食物、透过食物来认识世界。
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的食育。
05 测一测你的食育力有多少 那么,作为父母,你觉得你的食育力有几分呢?识别下方二维码,来做一个测试吧~
培养面向未知的未来的孩子,食育是父母给孩子终生受益的礼物。希望今晚或明早你家餐桌和以往有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