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新疆克拉玛依:劳动教育对话“成长密码” 开启育人新图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8  来源:克拉玛依市教育研究所
核心提示:4月16日下午,克拉玛依市中小学的劳动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了一场以“品悟劳动教育项目案例,共筑育人实践新思维”为主题的深度研讨活动。
    春雨润物细无声,匠心独运育新苗。4月16日下午,克拉玛依市中小学的劳动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了一场以“品悟劳动教育项目案例,共筑育人实践新思维”为主题的深度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由克拉玛依市教育研究所主办、克拉玛依区教研室与第五小学承办,第五小学孙英娟副校长主持。活动以案例分享、教学竞技与实地考察为主线,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这不仅是一场案例分享的“盛宴”,更是一次对劳动教育“破圈”发展的创新尝试。
    案例分享:多元视角,开启劳动教育新范式
    在案例分享环节,四位老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劳动教育案例,展示了劳动教育从“餐桌”到“棉田”等多样的打开方式。
    绿雅小学李雪萍老师带来的《餐前餐后我帮忙》,巧妙还原了生活化的劳动场景。她将“小餐桌”变成了学生责任感的启蒙之地,让学生在熟悉的家庭情境中学习劳动技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在家庭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培养家庭责任意识。该劳动项目以二十一天习惯养成目标为指引,有机融合生活与劳动实践,切实达成了劳动育人的目标。
    第六中学吴荣鲜老师以《破界,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为题,带来了“新疆棉花”的故事。她通过展现新疆棉花在经济、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这一案例构建了真实情境,打通了学科与生活的壁垒,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跨领域思考和创新能力,让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让教师、课程、学生实现了从知识“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充分印证了“劳动是桥梁”的深刻隐喻,连接起知识与实践、地域、文化以及代际之间的对话。
    第五小学陈芳辉老师现场展示了学生制作的“迷你木桥梁”模型,精巧的榫卯结构中尽显“木艺匠心”。陈老师介绍,木桥梁课程并非单纯的手工制作,而是集科学实践、未来工程师与设计师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以劳动为载体,实现了知识应用、思维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三位一体”。学生们在“造桥”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的艰辛与喜悦,在“承重”测试中领悟科学探索的严谨与魅力,成长为兼具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未来建设者。陈老师还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课程项目设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绿雅中学魏燕老师带来的上海-新疆双城服务劳动案例——“为新疆初二学生设计上海研学线路”,以“跨域共情”为纽带,将劳动教育与地域文化传播、社会责任培养紧密结合。学生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劳动的多元价值。该案例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服务”的角色重塑,让劳动成为沟通文化与责任的重要纽带。魏燕老师强调“真实情境是催化剂”,当劳动任务与学生生活、社会责任产生共鸣时,学生的创造力便不再受限于课堂。
    克拉玛依区劳动教研员吕晓静老师对四位老师的案例进行了精彩点评:“今天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劳动教育可以是餐桌上的礼仪、棉田里的科学,也可以是木艺里的匠心、创想中的实践。无论是哪种劳动项目都能聚焦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全方位培育,涵盖劳动观念、能力、习惯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克拉玛依市劳动教研员王秀梅老师在总结中指出:“四位教师所展示的教学案例,均巧妙地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切入,采用问题导向与任务驱动的模式,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将评价环节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了教学评一致性。”她进一步强调,若能把劳动项目精心设计为‘成长型任务’,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塑造品格,那么劳动教育便能切实成为育人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沉浸式体验:木工教室里的“木艺温度”
    案例分享结束后,老师们满怀好奇地走进第五小学木工教室。一踏入教室,大家就被陈列架上学生制作的精美木桥梁、专业的木工设备以及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所吸引,真切触摸到了“木艺”的温度。
    教坛新秀“过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此次教研活动还同步启动了“教坛新秀”复赛。比赛以课标为纲,着重考验教坛新秀教师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素养的设计能力,促进了教师们从理论到行动的积极探索。
    此次教研活动或成为克拉玛依市劳动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支点。在这里,木桥的承重测试、棉花的跨界之旅、餐桌旁的服务身影以及跨域协作的角色重塑,共同勾勒出未来建设者的清晰轮廓:他们既能脚踏实地、深耕细作,又能心怀梦想、仰望星空。随着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克拉玛依市的劳动教育正沿着“项目化、生活化、本土化”的路径稳步前行,让“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在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悄然生根。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